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要闻 >> 详情
当前消息!平凉时评丨“大地欢歌”,“兔”显文化
来源: 平凉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2-20 10:19:55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大地欢歌”,“兔”显文化

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笑娟

好一场丰沛的雨雪,让干渴一冬的大地痛饮甘霖,庄稼汉更是欣喜若狂,丰收在望啊!乡村的傍晚,中青年妇女们扫开霁后空地上的雪层,欢快地跳起了广场舞,歌尽春意,舞动柳枝,“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”。

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”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,中央一号文件还有国家三部局的通知如同及时雨,温润了他们的心。行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,一方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一方面要厚植乡村文化根脉,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。通俗地说,既要燃红“烟火气”,又要奏响“丝竹声”。农民扶起犁头耕地,放下锄头唱戏,他们对文化的需求,跟土地对雨雪的渴求是一样的。

兔年的乡村,凸显的是文化。“雨水”节气临近之际,“大地欢歌”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拉开了帷幕。这一恢宏的整年活动,坚持农民主体,热在乡村,乐在群众,将接连举办“四季村晚”“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”“一县一品特色文化”“我们的中国梦——文化进万家”“全国广场舞展演”“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”等12项主体活动,同时火热开展的还有“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”“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”等80项示范性系列活动,通过表演、展示、交流、推广、征集、培训,用文化为乡村大地增色添彩,为农民群众凝心聚力。

我们平凉文化积淀深厚,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颇为旺盛。春节期间,全市各县区悉心策划,组织举办了多项活动,为浓浓的年味儿增添了烈烈的“文化味”。耍社火是农民的强项,他们有心劲、有力气,耍起来格外热热火火。庄浪水洛镇农民兔年的社火真格如火如“兔”,搭彩车,架高抬,擂春鼓,舞金龙,踩高跷,划旱船,扭秧歌,载歌载舞,亦雅亦俗,引得万人空巷。农民种粮食是行家,做美食也是里手。崇信黄寨镇的农妇们心灵手巧,用蒸熟焐甜的酒谷面捏出活灵活现的大面猴,再捏出上百个美轮美奂的小面灯,以炕桌倒摞斗、升为依托,摆放出金字塔似的造型,把“点灯背猴”的非遗文化复现到了极致。农民喜欢编创、吼说春官诗,因为它配以锣鼓,音韵铿锵,字字入耳,最能扣动人们的心弦。中心城区柳湖书院举办的兔年春官诗大赛,上台表演的大都是农民,他们是这一民俗文化的主力军,给诗歌的通俗化、大众化注入了活力。全市乡村这些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,《平凉日报》都做了充分的报道。

这是一个好开头,预示着我们平凉乡村文化活动融入“大地欢歌”,必将展现出繁花似锦的“兔”景。富思乐,乐思文。让乡村美上加魅,离不开文化;让农民裕上加娱,离不开文化。文化力是物质生产力、精神凝聚力不可或缺的助推器。为农民打造展示自我、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大平台,就可以激发乡村文化勃兴与繁荣的内生动力。

乡村要振兴,文化为引领。新时代的乡村振兴,文化是题中应有之义。文化好比是“绣球”,引领着乡村振兴的“彩龙”腾跃起舞。我们要健全体系,丰富供给,让乡村文化服务的触角伸展到每一个村落,打通占据前沿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文化需求与支配的“遥控器”应该交到农民的手里,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的参与者与享用者,在乡愁浓郁的“大地”上真正“欢歌”起来,“丝竹”与“烟火”声气相投,领受到精神食粮同物质食粮一道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
标签: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